【Yahoo新聞報道】被譽為「香港四大才子」之一的蔡瀾今年 6 月逝世,與其合作多年的天地圖書特別於今屆書展設置蔡瀾作品專區,以優惠價格銷售多本蔡瀾作品,包括其遺作《蔡瀾活過》。與蔡瀾合作逾十年、負責其遺作的編輯表示對蔡瀾離世感到不捨,指多年合作猶如「睇住自己大」,讚賞其為人樂觀灑脫,主動擁抱新潮文化,是「人如其文」。
編輯:曾約定一起品嚐家鄉菜
書展開鑼首日,位於入口處的天地圖書在當眼位置擺放了不少蔡瀾作品,不時有書迷駐足選購。而在書本旁邊,一位短髮女士雖然拄著拐杖,但還是不斷為書迷熱心地推介蔡瀾作品,幫忙尋找書籍。她就是天地圖書的高級編輯吳惠芬。
吳惠芬十九歲起在天地圖書工作,服務超過四十年,自 2012 年直接負責蔡瀾作品,更是其遺作自傳《蔡瀾活過》的編輯。
多年歲月裏,吳惠芬見證蔡瀾的隨和為人。她形容蔡瀾性格是「人如其文」,與筆下的坦率與幽默如出一轍。她憶述自己與蔡瀾同為潮州同鄉,有一次兩人談起家鄉菜,蔡瀾笑說「只有潮州人先懂得薑薯的美味!」更約定日後請客吃潮州菜,最後卻因蔡瀾離世而未能如願。
吳惠芬雖然因受傷需要拄拐,但仍堅守在攤位旁站著超過一個多小時,熱情地為每一位書迷介紹蔡瀾作品。每當有讀者前來查詢,她總是第一時間放下手頭訪問,先照顧書迷需要,更不是時穿梭書架之間,為書迷找到想要的「夢中情書」。對絡繹不絕的書迷,她不但不覺得勞累,還覺得十分開心,「見到大家咁鍾意蔡先生,我都開心!」
對編輯團隊給予充分信賴
在編輯《蔡瀾活過》的過程中,吳惠芬從蔡瀾的社交媒體上蒐集了不少圖片素材。她對每一個章節所用圖片的出處瞭如指掌,受訪時可以迅速翻查、逐一指給記者看。吳惠芬說,蔡瀾熱衷於新科技,無論微博、Facebook 還是 YouTube,他都主動經營,接觸了不少年輕讀者。他對於新潮文化毫不排斥,總能以開放的心態擁抱變化,吳惠芬更直言蔡瀾很「潮」。
吳惠芬憶述,蔡瀾極少干預編輯團隊的工作,「好放心畀我地搞」,給予充分的信賴。除了編輯團隊,對於封面插畫,他也很信任御用插畫師蘇美璐的設計,比如《蔡瀾活過》封面旋轉木馬的創意便是由蘇提出,蔡瀾也是很快拍板通過。
吳惠芬今年 2 月時曾探訪蔡瀾,形容當時他身體健康還不錯。對於蔡瀾離世,她表示蔡瀾與公司合作多年,而自己在公司做了四十多年編輯,感覺蔡瀾也像是「睇住自己大」一樣,因而感到十分不捨。
讀者:最欣賞蔡瀾灑脫態度
60 歲的謝先生選購多本蔡瀾作品,表示最欣賞蔡瀾對事情的看法,認為他說話很有自己的一套道理,「佢講嘢雖然有時好似唔合邏輯,但係聽落去令人好舒服」,更笑言「應該好識氹女仔」。
除了書籍,謝先生以前亦常收看蔡瀾的電視節目,也喜歡其在邵氏製作的電影,稱對他的離世感到十分可惜,「感覺以前啲人文采好啲」。
50 歲的陳女士帶著女兒,特地從廣東佛山來到香港書展。自己從十幾歲時要借閱其作品,再到現在可以自己買書,都有閱讀蔡瀾的作品。這次來書展,陳女士希望一次收齊《十樂也》全套,「呢度(書展)選擇多,所以都想試下有咩唔同!」她最欣賞蔡瀾的生活態度,「好灑脫,對人生、感情都係!」;而她也認為這種灑脫的態度正是當今人欠缺的。
陳女士女兒今天也同行,陳女士指女兒也會跟著蔡瀾的食譜做菜,比如很出名的「豬油撈飯」,更大讚「真係好好味!」